Day 5: 黃石國家公園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彈跳至:【行程總覽】【Day 1】【Day 2】【Day 3 & 4-1】【Day 4-2】【Day 6 & 7】
【本日黃石公園彈跳路線圖】
今日遊覽路線,集中於黃石公園的西側,主要觀賞黃石地熱景觀。
[景點介紹]
老忠實(Old Faithful) – 麥迪遜(Madison)
1. 老忠實噴泉 (Old Faithful Geyser)
區域:上間歇泉盆地 (Upper Geyser Basin)
早上起床後,於夜宿的園區旅館大廳得知老忠實噴泉下次噴發時間,即前往老忠實噴泉地點等待。上午九時,遊客不多,所以可以很悠閒的選擇想要的觀看座位。一般遊客約10點半左右才會湧入此地。
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為一間歇泉,每次噴發間距約為50分鐘~120分鐘(平均為92分鐘),噴發時約持續2~5分鐘,約釋放4,000~8,000加侖(15,140 ~30,280公升)的水,平均噴發高度為130 ft. (39.63公尺,約13層樓高),每天噴發次數為17~20次,為園區內噴發最為頻繁規模較大的間歇泉。
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旁尚有許多熱泉及間歇泉,若時間充裕亦可以佇足於此,慢行於步道上欣賞其他景色。
照片右下為噴發前蓄勢待發的老忠實噴泉,左方則為噴發中的照片。
公園導覽團(Historic Yellow Bus Tour)的遊園車,若行程較趕,可參加導覽團作重點式的遊歷。
2. 黑沙盆地 (Black Sand Basin)
區域:上間歇泉盆地 (Upper Geyser Basin)
盆地中多為黑曜岩沙礫,故命名為黑沙盆地。
(1) 噴泉式間歇泉(Spouter Geyser)
噴發間距為1~2小時,其噴發似噴泉,激起大量水花。四周於每次噴發後,泉水中礦物沉積形成泉華(Sinter),西拇指盆地之大錐溫泉孔(Big Cone) (關於"大錐溫泉孔"詳Day 4-2),亦為一泉華錐。
【泉華(Sinter)】 是地熱泉水與其周圍岩相互作用的產物在向地表上行的過程中,因溫度、壓力等條件發生變化的化學沉積物。
(2) 懸崖噴泉(Cliff Geyser)
泉水沉積物使其外觀看似為懸崖而得名。
(3) 翡翠池 (Emerald Pool)
此為黑沙盆地 (Black Sand Basin)主要景點之一,池水溫度適合黃色微生物生存,其翠綠來自適合池水溫度生長的黃色微生物(yellow bacteria)與清澈藍色池水組合而成。如池水溫度持續降低,致使原來黃色的微生物轉變為橘/棕色,該池水亦可能失去了耀眼的翡翠綠。
(4) 日落湖 (Sunset Lake)
湖水分別注入鄰近彩虹池(Rainbow Pool) 及鐵泉溪(Iron Spring Creek)。猜想因其顏色似落日餘暉而得名。
3. 比斯吉盆地 (Biscuit Basin)
區域:上間歇泉盆地(Upper Geyser Basin)
藍寶石水池(Sapphire pool)邊緣似比斯吉(Biscuit)的泉華(Sinter)沉積,於1959年地震導致其噴發,該泉華沉積即與水池分離,散落於此,因其一節一節,狀似比斯吉(Biscuit),故以此命名該盆地。
(1) 黑蛋白石溫泉 (Black Opal Spring) 及黑鑽石水池(Black Diamond Pool)
二個溫泉相連,左邊為黑鑽石水池(Black Diamond Pool)右手邊則為黑蛋白石溫泉 (Black Opal Spring)。
黑蛋白石溫泉 (Black Opal Spring)原先亦為黑色,隨著水溫升高,池裡棕色藻類和其他生物均被消滅,而呈現藍色蛋白石顏色。
(2) 藍寶石水池 (Sapphire Pool)
1959年地震導致其噴發,使池水範圍增廣。其池水如水晶般清透,水溫相當高,約攝氏93度(華氏199度)。
(3) 貝殼溫泉 (Shell Spring)
因泉水邊沉積物狀似貝殼而得名。
(4) 步道上其他溫泉:
阿沃卡溫泉(Avoca Spring) - 1959年地震使其成為較活躍的噴泉。
黃芥末溫泉(Mustard Spring) – 因為泉水周邊顏色似黃芥末而得名。及
黑珍珠間歇泉(Black Pearl Geyser)
夏季的黃石,白天非常炎熱,且多數景點步道均無遮蔽,提醒大家作好防曬,容易晒傷的朋友要記得戴頂帽子,並隨身攜帶充足飲水。
4. 中間歇泉盆地 (Midway Geyser)
區域:中間歇泉盆地 (Midway Geyser)
(1) 細鉋花間歇泉 (Excelsior Geyser)
此間歇泉以每分鐘4,000~4,500加侖速度,將平均水溫93∘C (199∘F)的水注入火口河(Firehole River),曾為相當活躍的間歇泉,當時噴發高度約為100英呎(30.5公尺),有時更達300英呎(91公尺), 劇烈噴發破壞其內部管道,致目前活動不若往日活躍。
細刨花間歇泉 (Excelsior Geyser)為較為大型的間歇泉,與站在景觀步道上的遊客相比,顯而易見。
(2)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直徑113公尺(370英呎)為全美最大的溫泉,因泉水豐富的顏色,好似彩虹光譜:紅、橙、黃、綠及藍而聞名。
大稜鏡溫泉的美在於湖面的顏色隨季節而改變。春季,湖面從綠色變為燦爛的橙紅色,這是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水體中生活著的藻類和含色素的細菌等微生物,它們體內的葉綠素(chlorophyll)和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的比例會隨季節變換而改變,於是水體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在夏季,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顯現橙色、紅色,或黃色。冬季,由於缺乏光照,這些微生物就會產生更多的葉綠素來抑制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於是就看到水體呈現深綠色。(參考自維基百科)
(3) 蛋白石水池(Opal Pool)
池水溫度約為56 °C(132 °F ),為一噴泉式的間歇泉,於1947年~1953年間有四次噴發活動,之後即停止。於2005年此處曾乾涸,2008重新泉注入形成此一碧綠水池。這是我覺的園區最美的溫泉,閑靜優雅,池面點綴著一片片猶如金箔的沉積物,更顯高貴。
(4) 綠松石水池 (Turquoise Pool)
綠松石水池水溫約61 至71 °C。池水並無顯著溢流渠道,經由慢慢的滲透作用流失。綠松石水池與相鄰的細刨花間歇泉 (Excelsior Geyser)間於地下有連接,故當細刨花間歇泉噴發時,此處池水亦會下降,有時約需1年方可恢復喪失的水量。
5. 火洞湖道 (Firehole Lake Drive)
區域:下間歇泉盆地 (Lower Geyser Basin)
此為一單向道,是公園少數能自車內即可觀看間歇湖的地方。主要景點依序如下:火洞湖 (Firehole Spring) -> 驚奇之池(Surprise Pool) ->大噴泉 (Great Fountain Geyser )-> 白頂間歇泉(White Dome Geyser) -> 粉紅錐群(Pink Cone Group)。
其中以大噴泉最為出名,但由於其噴發間隔時間較長約9~15小時,為下間歇泉盆地 (Lower Geyser Basin)區唯一可預測噴發時間之噴泉,故建議若想欣賞大噴泉的朋友,可先於遊客中心詢問今日的噴發時間,再安排行程。今日噴發時間預估為下午3:15~7:15,因距預計噴發時間尚有1小時,故決定直接至其他景點。
(1) 火洞溫泉 (Firehole Spring)
區堿:下間歇泉盆地 (Lower Geyser Basin)
火洞溫泉位於火洞湖道上,因緊鄰道路,故須下車方能看到溫泉。該溫泉近乎不間斷的噴發,其噴發時伴隨有閃爍火焰般的氣泡冒出而得名。
(2) 白頂間歇泉(White Dome Geyser)
區堿:下間歇泉盆地 (Lower Geyser Basin)
其為一顯著錐狀間歇泉,約3.7公尺(12 英呎)高的圓錐為公園內最大的泉華(Sinter/ Geyserite)。
6. 希望嫩泉 (Young Hopeful Geyser)
7. 穩定噴泉(Steady Geyser) & 熱湖(Hot Lake)
位於熱湖湖畔,為園區內最大之持續噴發的噴泉。
其噴泉周圍因氧化錳而呈灰褐色。此噴泉具有二個氣孔,一同噴發時,有時其中一個噴發較為劇烈。
麥迪遜(Madison) – 諾瑞斯區(Norris)
1. 吉本瀑布(Gibbon Falls)
因於吉本河(Gibbon River)上,故命名為吉本瀑布(Gibbon Falls)。該瀑布落差約26公尺(84英呎),其位置為吉本河(Gibbon River)與火洞河(Firehole Rivers)匯流處麥迪遜(Madison)東北方約7. 6公里(4.7英哩)的道路旁。
2. 翡翠溫泉(Emerald Spring)
清澈的藍色水池,乃因池水吸收所有藍光外的光線,而未被池水吸收的藍光反射至人們的眼中所致。此溫泉中,因含有黃色硫磺(Sulfur),黃色的因子與藍色池水結合因而產生翡翠般的碧綠。
諾瑞斯區(Norris)- 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
由諾瑞斯區(Norris)至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其景點未若麥迪遜(Madison)至老忠實區(Old Faithful)間密集,名氣亦未如後者響亮,考量時間,我們便決定直接前往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
Mammoth為長毛象之意,因其體型相當龐大,故該字亦有巨大的意思。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即為一整片相當壯觀的溫泉臺階(Terrace),一階一階的白色石灰華臺階點綴其上,更為此地增添不少風彩。
而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為公園內唯一一處,溫泉流經石灰岩(Limestone)而非流紋岩(Rhyolite)的區域,亦因此方能形成如此特殊的石灰華臺階。
【石灰華臺階形成】
(1) 此區雨水及雪水流入地下後,受地熱活動影響,水溫上升並溶解自岩漿庫(Magma Chamber)釋出的二氧化碳(CO2)而形成碳酸水(H2CO3)。
化學式:二氧化碳(CO2) + 水 (H2O) = 碳酸水(H2CO3)
(2) 碳酸水(H2CO3)溶解該區的石灰岩(Limestone )(亦即碳酸鈣:CaCO3),形成碳酸氫鈣(Ca(HCO3)2溶液。 (註:碳酸氫鈣只存在溶液中;將碳酸氫鈣溶液蒸發即可得到碳酸鈣固體)
化學式:碳酸水(H2CO3) +石灰岩(CaCO3) = 碳酸氫鈣 (Ca(HCO3)2
(3) 當該碳酸氫鈣溶液流出地表,溶液中二氧化碳逸出,揮發至空氣中,泉水中的碳酸鈣(CaCO3)與水分離沉澱而形成一階階的石灰華梯。
化學式:碳酸氫鈣 (Ca(HCO3)2 ->碳酸鈣(CaCO3):沉積 + 二氧化碳(CO2):逸入空氣 +水 (H2O)
1. 猛瑪溫泉臺階 (Mammoth Hot Spring Terraces)
區域: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
猛瑪溫泉臺階可分為上(Upper)、下(Lower)二層,其間均鋪設有景觀步道方便遊客參觀。
(1) 邱比特台地(Jupiter Terrace)
邱比特溫泉(Jupiter Spring)地熱活動,使得溫泉覆蓋其周遭的樹木與草地,漸漸形成石灰沉積物,最終吞噬所有的樹木。邱比特溫泉(Jupiter Spring)於1998年後即呈現休眠狀態,若持續如此,此處則會形成泥土,慢慢的出現其他植物生長於其上。
(2) 米娜娃台地 (Minerva Terrace)
米娜娃溫泉 (Minerva Spring)範圍廣、豐富色彩及優美的石灰華梯,為猛瑪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最著名景點之一。地熱活動自1900年代初期停止約數十年,於1951年又重新有地熱活動,其石灰華階形成速度相當快,後因地殼和地下水源的變動,再次進入休眠期。
北門(North Entrance)
羅斯福拱門(Roosevelt Arch)
1872年,黃石成為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當時,顯少有遊客經由此處進入黃石公園,直至1903年,由於北太平洋鐵路(Northern Pacific Railroad)經過臨近蒙大拿州的加登納爾鎮(Gardiner, MT),自此北門遊客大增,有鑒於此,當時道路工程總監決定整修黃石公園北門門面,而於1903二月,興建此拱門,並由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為拱門奠基。
離開羅斯福拱門(Roosevelt Arch)即前往今天住宿的旅館休息。
旅遊日期:8/17/20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