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4: 馬里梯田 (Moray) ->馬拉斯鹽田(Maras) ->庫斯科(Cusco)城市景點 ->庫斯科(Cusco)市郊-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等印加遺址

彈跳至:行程規劃Day 1 & 2Day 3Day 5Day 6Day 7Day 8Day 9 & 10

來到祕魯的第四天,終於感覺到祕魯洋溢的陽光,一掃前二日的陰霾,早上起床都覺的特別有朝氣。 今天上午先驅車至較遠的馬里梯田 (Moray)及馬拉斯鹽田(Maras),後返回庫斯科(Cusco)近郊參觀多處印加遺址。

今日亦是參加Llama Path行程,以個別團體的方式進行(Private Tour)。行程路線如下:馬里梯田 (Moray) -> 馬拉斯鹽田(Maras) -> 庫斯科(Cusco)主教堂 (Cathedral) ->太陽神殿 (Templo De Sol Inka- Qorikancha) -> 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 -> 塔博瑪凱 (Tambomachay) ->普卡普卡拉 (Puca pucara) ->肯高古廟 (Qenqo)

今日行程路線圖

Outside cusco w 200 day 4.jpg  

因只剩下一個整天停留於庫斯科(Cusco),所以今天排了較多行程。上述行程,包括了二個個別行程。一為馬里梯田 (Moray)及馬拉斯鹽田(Maras),另一則是城市近郊印加遺址行程。徵詢旅行社人員意見,是否能於同一天進行二行程,旅行社人員說沒問題。但事實上要完成所有的行程,真的有點勉強。

所以本來應入內參觀的庫斯科主教堂 (Cathedral),導遊於徵詢大家意見後,決定捨棄。普卡普卡拉 (Puca pucara)僅是開車經過,匆匆一瞥。抵達行程中最後一個景點肯高古廟 (Qenqo)已是六點,暮色漸沉,亦無充裕時間好好遊覽。雖然到後來有點趕行程,但還是蠻值得,畢竟在有限的時間,想參觀的地方那麼多,總得有些取捨。

今日時程表,列出行車時間供大家參考:

時間

地點/景點

9:00 ~ 10:00

行車:飯店(庫斯科市中心的武器廣場旁)至馬里梯田 (Moray)

10:00 ~ 11:00

馬里梯田 (Moray)導覽

11:00 ~ 11:30

行車:自馬里梯田 (Moray)馬拉斯鹽田(Maras)

11:30 ~ 12:15

馬拉斯鹽田(Maras) 導覽

12:15 ~ 13:30

午餐:前往烏魯班巴 (Urubamba)用餐 – 此為旅行社安排,若自行安排行程者,可選擇回庫斯科市區再用餐,選擇較多

13:30 ~ 15:00

行車:從烏魯班巴 (Urubamba)回庫斯科(Cusco)車程約1小時,進入市區後先繞行至主教堂 (Cathedral),後才決定直接前往太陽神殿 (Qorikancha),故耽擱些許時間

15:00 ~ 16:00

太陽神殿 (Qorikancha) 導覽

16:00 ~ 16:15

行車:太陽神殿(Qorikancha)至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an)

16:15 ~ 17:10

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導覽

17:10 ~ 17:45

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距塔博瑪凱 (Tambomachay)車程僅約數分鐘

17:45 ~ 18:00

塔博瑪凱 (Tambomachay)至肯高古廟 (Qenqo)

18:00 ~ 18:30

肯高古廟 (Qenqo)導覽

18:30 ~ 18:45

行車:肯高古廟 (Qenqo)至飯店

車行經庫斯科(Cusco)當地市集,販售著五顏六色的蔬果。

1. Cusco.jpg  

 

[景點介紹]

1. 馬里梯田 (Moray)

前往馬里梯田 (Moray)的道路,部份路段為泥路。索性當天早上天氣不錯,並無下雨,路才不至泥濘難走,但仍是相當顛跛。

此處同心圓梯田一共有三個,我們僅看到距離較近的二個,此景點門票包含在第一天購買的套票中,毋須另行購票。(BT觀光套票資訊,請參閱Day 1 & 2)

同心圓梯田為印加帝國第九任國王帕查庫特克(Pachakutiq)下令興建。印加人對於大地相當祟敬,從建造各項設施及堡壘方可得知。同心圓梯田亦為一顯著例子,梯田並非以人工挖鑿使其形成此漏斗狀地形,乃是印加人透過不斷探訪而尋得。印加人於庫斯科附近不斷找尋適合開闢梯田的地點,終於在其近郊找到此山谷,印加人利用此天然地形,再附予人工巧思,完美結合人類與自然共存理念。

2. Moray.jpg  

此地為一農作物之實驗室(農業試驗所:測試何種作物適合裁重於那一層),與一般梯田無異。各層根據其溫度濕度而種植不同種農作,最底層作祭祠之用,感謝大地之母的恩賜。

參觀當天恰巧有人於同心圓底層舉行類似祭拜儀式,故不便下去,僅於上頭觀望。導覽員約略說明儀式的過程,儀式須脫鞋進行,並奉上古柯葉(Coca Leaf)及羊駝肉(Alpaca)3. Moray 1.jpg  

此為三個同心圓梯田較大者,照片中「日」字形的石頭底座為房屋的基石。同心圓左側的支架,乃為支撐此區石牆避免坍塌。

4. Moray 2.jpg  

因每一層間高度均頗高,故層與層間設有石梯輔助,此些石梯則是選擇較長石塊搭建而成。

5. Moray 3.jpg  

此為較小同心圓梯田,梯田內一堆堆的石頭,為修復梯田所用,於修復過程中先擺放於此。

6. Moray 4.jpg  

2. 馬拉斯鹽田(Maras)

鹽田的門票並未包含於先前購買的旅遊套票中,費用為7索爾(S./7)

鹽田乃是以人工力量將土地區隔成一塊塊方形地塊,再以渠道將水引入。待注滿後,利用小石頭堵住地塊注水口,待太陽曝晒乾涸,即成為一塊塊鹽田。因造訪時尚於雨季季末,不時仍有零星陣雨,故無法完成晒鹽。待乾季來臨時,整片鹽田呈現一片雪白,猶如積雪般壯麗。

7. Maras.jpg  

主要引水道位於整片鹽田上方,引導之水源並非海水,但何以形成鹽水亦不可考。推測約為地下水流經鹽岩後所致。泉水源頭以一道石牆阻隔用以保護水源,並擺有鮮花,向大地之母表達謝意。此區鹽田每年產量,約可供應祕魯本國一年所需鹽量。

8. Maras 1.jpg  

參觀完鹽田,於附近的烏魯班巴 (Urubamba)用午膳後,即驅車回庫斯科。

3. 太陽神殿 (Qorikancha)暨聖多明哥修道院 (Santo Domingo Church)

須付費參觀,門票未包含於BT旅遊套票。全票為10索爾,學生票則為5索爾。

Qorikancha為黃金庭院(Golden Courtyard),其最初的名字為Inti Kancha即太陽神殿之意(Temple of the Sun)。後因其外牆為厚厚的金箔覆蓋,故改名之。

此地為古老印加民族太陽祭的起點。太陽祭於每年六月底舉行,祭師及皇族於此處神殿祭拜,祭師透過美洲駝(Llama)心臟的紋路等預測未來。待祭典完成後,遊行隊伍行經庫斯科主教堂(Cathedral),終點為市郊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印加遺址處,此處之祭典不同於太陽神殿,為眾人均可參與。

右上方照片,為印加時期太陽神殿外觀模型。左下,則為西班牙統治下,將神殿改建為具西班牙風格教堂(即今日所見面貌)。而右下照片,推測為當時印加王於舉行祭典時之座椅。

9. Qorikancha.jpg  

何以名稱為太陽神殿 (Qorikancha)暨聖多明哥修道院 (Santo Domingo Church)呢?因二個名稱所指實為同一地點,僅不同時期的建築。西班牙入侵庫斯科之時,曾意圖毀壞神殿,但由於印加人所建造的石牆堅不可摧, 西班牙人無可奈何,即以其石牆為基石,於上方直接興建教堂。而成為今日我們所見,以印加人巨石建築為基石的西班牙式教堂(教堂為1950年地震後重建)。

10. Santo Domingo Church.jpg  

西班人為遮掩印加人所蓋之石牆,以壁畫或石膏,試圖改變其原貌。整體建築,可看出西班牙人多急於抹滅所有關於印加文化之文物,能拆除者便移除,而無法催毀者,則強將西班牙文化加諸於上。

11. Santo Domingo Church 1.jpg  

接下來的行程為包含於第一天購買套票中的四個印加遺址:

BT 套票 - 印加遺址地圖.jpg  

4. 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印加遺址

此處除軍事防禦重鎮,亦為太陽祭等慶典祭祀場所,及成年禮舉行地。成年禮不僅限於貴族,一般民眾亦可參與。

印加人利用遺址旁的火山岩(圖片中下方照片)來切割巨石,裁切成較小石塊。

12. Sacsayhuaman.jpg  

此遺址之石塊為印加人依慣例取至當地。該遺址處原本即有相當多巨石,故此處之石塊較其他遺址明顯大很多。且許多位於最底層之岩石,為原生於此之石塊(石塊根部存在於地面下,向下延伸),印加人僅是將底部之大石雕成一塊塊石頭的樣子,再將較小石頭往上堆疊而成。而上方石頭底部凹槽,即為方便搬運之把手。(石頭下的凹槽是堆疊地基時,用以將石頭頂上去)

13. Sacsayhuaman 1.jpg  

薩克塞華曼 (Sacsayhuaman)的巨石。

14. Sacsayhuaman 2.jpg  

印加人運用大小不同石塊堆疊,維持巧妙的平衡。 印加人對L字形情有獨鐘,故所堆疊石牆,亦時常可見L字形圖樣隱藏其中。

15. Sacsayhuaman 3.jpg  

石牆中亦常見印加人融入象徵其文化意涵的美洲駝(Llama)、秃鹰(Condor)、美洲獅(Puma)及蛇(snake)等動物。看出來了嗎? 下面是一隻美洲駝(Llama)

16. Sacsayhuaman 4.jpg 

攀爬至遺址頂端,視野相當遼闊,除可見庫斯科市景,還能眺見第二天參觀的白色基督像(Cristo Blanco /White Christ)。(右上照片,景點介紹,參閱Day 1 & 2)

17. Sacsayhuaman 5.jpg  

5. 塔博瑪凱 (Tambomachay - Water Temple)

Tambomachay意指度假地(Resort),主要有二道泉水。此處除提供皇宮貴族淨身沐浴外,亦為祭祀水神(Water Worship)所用。水為生命泉源之一,同為印加人所祟敬。一旁洞內原擺放有木乃伊作為保護看守此地之用。

此處泉水,乃來自遙遠山脈中的冰河水,透過地底下神秘複雜的渠道,源源不絕自神廟湧出。神廟維持一貫的印加建築風格:以石塊堆砌而成,梯形外貌呈現。

18. Tambomachay.jpg  

6. 普卡普卡拉 (Puca pucara – Red Fortress)

普卡普卡拉遺址位於前一個景點塔博瑪凱(Tambomachay)對面。Puca pucara為紅色堡壘(Red Fortress)之意。此處為一檢查站暨行政軍事中心,管控塔博瑪凱(Tambomachay)進出,並設有房間以伴隨貴族至塔博瑪凱(Tambomachay)的隨從及舞者休息用。

因為行程較趕,所以我們僅於車上望了一眼這個多功能的保壘,並未下車參觀。

19. Puca pucara.jpg  

7. 肯高古廟 (Q’enqo)

庫斯科天色暗的很快。從普卡普卡拉遺址至肯高古廟 (Q’enqo)行車時間不過15分鐘,天色就暗沉許多。抵達時,連路口剪票的人員都下班。

Q’enqo為迷宮(Labyrinth)之意。由周遭遺留文物及其外型,推測其為舉行神聖祭典的場所。外型為一巨大石塊(照片雖然有點暗,但當能看見巨石輪廓),巨石下有一祭壇(右上圖)。其中,有二個圓柱體,推估為用以觀測天文現象。照片中祭壇旁的亮點為導遊的手電筒…沒有手電筒還真是暗到伸手不見五指。

20. Q’enqo.jpg  

結束古廟行程,即返回飯店休息。

旅遊日期:3/22/2013

 

arrow
arrow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